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旅游 > 巴渝文化 > 正文

为了永不忘却的红岩

发布日期:2023-11-30 11:56
往事并不如烟。11月27日,是一个不会忘、不应忘、不能忘的日子。



1949年11月27日,国民党反动派在溃败前夕,对关押在重庆白公馆、渣滓洞的革命者实施集体屠杀,制造了骇人听闻的“11·27”惨案。据统计,前后共有300多名革命者惨遭杀害,永远倒在了黎明的前夕……

红岩,既是一段刻骨铭心的历史,更是一座屹立不倒的丰碑

图片
白公馆监狱旧址,不少游客来此参观。记者 齐岚森 摄/视觉重庆
图片
解放前夕,红岩英烈在烈火中永生

1949年11月1日,人民解放军在北起湖北巴东、南至贵州天柱约千里的战线上,向西南地区的国民党顽敌发起强大攻势。经过艰苦战斗,重庆于11月30日解放。

12月1日,重庆《大公报》刊出的一则报道,记录了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

“市民闻讯,欢欣若狂,都从屋子里面跑出来,站在马路侧边,不住热烈鼓掌。有些却从梦中惊醒,穿着单薄的衣衫,在寒风吹拂中发抖,也高喊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毛泽东万岁!’‘人民解放军万岁!’”

而此时的沙坪坝歌乐山,却是另一番炼狱场景。中共川西特委军委委员车耀先的二女儿车毅英,独自一人跑向歌乐山,她还不知道被捕多年的父亲早已被秘密杀害。多年后,车毅英回忆道:

“白公馆里人去楼空,渣滓洞的余烬还在冒烟。渣滓洞楼下的8间牢房里堆满了烧焦的尸体,没有头,没有足,只有一块块焦黑的躯体……歌乐山上一点声音也没有,可怕的寂寞,一片荒凉。”

一面“想象中”的五星红旗,承载着革命志士对光的信心与期望。1949年10月7日,在白公馆放风的罗广斌(小说《红岩》的作者之一)得知了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回到牢房,他便提议“做一面五星红旗”。

没有红布,罗广斌就扯下他的红色被面;没有剪刀,王朴等人就拿出铁片磨成刻刀……但五星红旗是什么样的?没人见过。经过讨论,他们决定把一颗大星放在中心,象征中国共产党;将四颗小星分布于四角,代表四亿中国人民。如今,这面“特殊”的红旗被妥善地陈列在重庆红岩革命历史纪念馆,见证着烈士遗志。

一份“浴血”的报告,在时间长河中闪耀着它永不褪色的光芒。1949年12月25日,脱险的罗广斌向中共重庆市委上报了名为《重庆党组织破坏经过和狱中情形的报告》。这个报告分为七个部分,第七部分为“狱中意见”,共八条。

“狱中八条”的第一条是“防止领导成员腐化”,第二条是“加强党内教育和实际斗争锻炼”,第六条是“注意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经济、恋爱和生活作风问题”。

2018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代表团参加审议时,特别讲到了“狱中八条”。2019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强调,重庆是一块英雄的土地,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在新时代,“狱中八条”对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仍具有深刻的警示意义。

图片


重庆、北京青少年“红色之旅”活动现场。记者 罗斌 摄/视觉重庆


图片
家书之中,红色文化穿越时空、浩气长存。

从红岩英烈们留下的家书中,我们可以更加形象地看到他们为了民族解放、人民幸福而慷慨赴难的决心,更为直观地体悟革命先烈身上烛照当下的时代价值。

比如,钟奇在给妻子的信中写道:“好好教养我们的孩子,使他比我更有用。记住,记住!我最后仍是爱你的。”蓝蒂裕在给儿子的遗诗中写下:“愿你用变秋天为春天的精神,把祖国的荒沙,耕种成为美丽的园林。”……

用“小家”力量助力“大国”前行。1949年8月27日,29岁的江竹筠辗转送出她人生中的最后一封信。在这封托孤遗书里,江姐写下了她对幼子彭云的嘱托:

“假若不幸的话,云儿就送你了,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孩子们决不要骄(娇)养,粗服淡饭足矣。”

同样,即使身陷囹圄,烈士苟悦彬关心的仍然是后辈的成长——“我生活得很好,请转家人放心,入狱后受了七次刑,没有问出什么就算了。请转嘱弟妹们,多多努力,无止境的进步,不要因我而消极灰心。并好好教育六如,要他继承爸爸的意志!”

在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副会长、重庆史研究会会长周勇看来,这是革命先烈的真情流露,字里行间既有对革命事业的坚贞不屈,又体现了对亲情的眷顾,是个有血有肉的革命青年。这不仅是一封家书,还是一本教子书,一本育儿经。

家风家教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强调,要讲好家风故事。

一封封红岩烈士的家书,一位位革命志士的遗言,叮嘱家人最多的就是继承遗志、矢志奋斗。他们用良好的家风家教,勉励子女努力为人民为社会为国家奋斗、奉献,不就是以一个个“小家”成就我们伟大的国家?这些教诲,在今天仍有其现实意义。

把理论融进更壮阔的实践之中。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馆藏档案中,保存着一份苟悦彬生前所写的社会调查笔记:

“要了解情况,唯一的方法是向社会作调查,调查社会各阶层的生活情况,普遍调查是不可能,也不需要。有意识的有计划的抓住几个城市几个乡村,用马克思的根本观点——阶级分析的方法作几次周密的调查,乃是了解情况的最基本的方法。”

调查研究早已成为百年大党代代相传的“传家宝”、广大党员干部的“必修课”。今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70多年前,苟悦彬就注重调查研究,以全局的观念、务实的作风,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实事求是地开展工作。

图片


红岩文化景区,孩子们为小萝卜头雕像系上红领巾。记者 齐岚森 摄/视觉重庆


图片
红岩精神,赋能一座城市最鲜明的红色标识。

红岩精神的培育和形成过程,经历了三个重要历史阶段: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在发展和壮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斗争中培育和形成了红岩精神;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代表团在重庆谈判斗争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红岩精神;以江竹筠、陈然、王朴等为代表的歌乐山英烈群体在狱中斗争中进一步锻造凝结红岩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解放战争时期,众多被关押在渣滓洞、白公馆的中国共产党人,经受住种种酷刑折磨,不折不挠、宁死不屈,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凝结成“红岩精神”。

2021年,红岩精神被中宣部公布为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革命精神。它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等一道,教育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和衷共济的爱国情怀、不折不挠的凛然斗志、坚贞不屈的浩然正气——对于今天的我们,该如何从中汲取精华,凝聚起建设现代化新重庆的澎湃力量呢?

筑牢红色底盘,让红岩精神与城市气质融为一体,永放光芒。应推进以人为核心的现代化,通过提升城市品质提升人民生活品质,让红岩精神成为城市精神核心,让城市更有温度、更加文明进步。

为此,重庆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出台《重庆市红岩革命旧址保护区管理办法》,整合“红色三岩”(红岩村、曾家岩、虎头岩),高标准建设红岩文化公园;颁布施行《重庆市红色资源保护传承规定》,首次将弘扬红岩精神写入地方性法规……红岩精神标识正在不断融入城市肌理,为城市持续增添人文特色。

点燃红色引擎,让引导变革的内驱动力“红岩味”更浓。今年2月13日,市管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提出,要着力打造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提供坚强保障。

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重庆大学分中心研究员罗滌指出,需要聚焦“八张问题清单”“八张报表”“五项机制”,切实优化完善党建统领问题管控流程和制度保障刚性约束,推动党的建设和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建设有机结合、相互融合、深度耦合。

激活红色内涵,让红色血脉成为青年最美的文化底色。如何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践中强化红色文化担当,答好这道时代给出的新“命题”,亟待我们拿出新“解法”。

今时今日,要让红色文化更容易被“Z世代”所接受,不能再局限于简单地将它套进传统的课程教学中,而应在深刻把握红色文化内涵的基础上,结合时代发展规律,运用全新技术手段,回归“人”的落脚点上,让红色文化真实入心。

图片


渣滓洞景区,市民正在观看情景式体验剧《黎明之前》。记者 龙帆 李秀杰 摄/视觉重庆



比如,重庆多所学校通过与重庆本地社会资源联动,创建红岩教育实践教学基地,让思政课教学从“思政小课堂”变为“社会大课堂”;在渣滓洞景区一侧的剧场,沉浸式史诗剧《红岩红》、情景式体验剧《黎明之前》等,让年轻观众看到了更为饱满的英烈形象;从“出圈”的舞台剧《重庆·1949》,到斩获大奖的川剧《江姐》、舞剧《绝对考验》等重磅文艺作品,红色文化更加可亲、可感……

让我们将时间的进度条拉回至1949年11月30日——

脱险的幸存者们回到白公馆,在一间牢房里,发现了在“11·27”大屠杀中牺牲的烈士黎又霖写下的一首绝命诗。这首诗为红岩英烈画下了生动注脚,今日读来,依旧震撼人心:

“革命何须问死生,将身许国倍光荣。今朝我辈成仁去,顷刻黄泉又结盟。”

转载自“重庆瞭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