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川地处重庆西北部,属盆地浅丘地貌。全区常住人口125万人,其中,乡村常住人口45万人,农业人口并不算多;幅员面积234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3.34万亩,耕地资源并不富裕。但合川立足有限的耕地资源和温光条件,用汗水浇灌、智慧培土、良策施肥,将荒山变成沃野。2022年,经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核定,合川区粮食总产量68.4万吨。在过去的16年里,我区种出了“粮食产量连续16年全市第一”的丰硕成果。
今年秋收基本结束。据区农业农村委预测,今年全区粮食产量预计达到69.83万吨,在实现粮食产量17年丰产的同时持续领跑全市,不负“巴渝粮仓”之美誉。
面积并非全市最大、地理条件并非全市最好、农业人口并非全市最多,为何合川粮食能实现持续领跑、连年丰产?
解码一:
大户+合作社 破解谁来种地难题
“租地一份钱,打工一份钱,秋收后还能分一份钱。”这是涞滩镇碾盘村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农民的生活写照。不操心种地,照拿种粮的钱,解放劳动力进行劳务输出,让农民的收入翻一番。
该合作社负责人王天久告诉记者,合作社流转了土地600亩,在有效解决农村劳动力减少带来的土地撂荒问题同时,通过科学种植机械化耕作,既保证了水稻的产量,也保证了水稻的质量。
钱塘镇广贤村村民吴景碧家自有土地只有几亩地。近年来,她家不断扩大种植面积,成为当地有名的种粮大户。周边的外出务工村民见她家把地种得米肥粮润,纷纷把地免费或低价交给她家栽种。到今年,她家种植水稻面积已有约280亩。靠着科学的种植和精细的田间管理,今年经区农业农村委测产,每亩水稻产量达到1420斤左右。
土地的集约,让现代农业如沐春风,有效破解了“谁来种地”的问题。土地全程托管、土地高效流转、统种统收分管经营、股份经营、“农企+合作社+农户”经营……各类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将过去“零耕碎种”变为集约化管理,生产品种、作业时间、耕作水平都得到了优化和提升,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同时,我区构建起镇村分级包片责任体系,通过采取“农户自行整治+大户代耕代种+村集体经济组织兜底”的整治模式,完成撂荒地复耕复种2.1万亩。
如今,以种植大户、合作社、家庭农场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成为我区土地规模化经营的“主力军”。流转面积50亩以上的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种粮大户达到1100余户,比5年前增加了780余户。
解码二:
农机+高科技 破解种地费工难题
34岁的李浩林,是我区近年来年轻“职业农民”其中一名。在钱塘镇米口村,他和合伙人流转了500亩土地,发展粮油和蔬菜。
“在遥控器上规划出飞行路径,只需几分钟,植保无人机就自动将这片地的除草剂喷洒完毕。”李浩林表示,同时无人机还能自动巡田,通过搭载的高清摄像仪及多光谱成像设备,将农作物长势、灾损情况实时回传。高科技设备的使用让自己种田倍感轻松。
官渡镇菊星村是我区最早实施全程农机社会化服务的试点村之一。大棚机械化育秧、机插秧,水稻直播,机械化收割,大量现代化农业机械的运用,不仅降低了农民劳作的辛苦程度,更成为农业增收的重要途径。
菊星村党支部书记周秀云算了一笔账,“1亩地如果全程采用机械化耕作,比人力耕种至少要节约两到三百元。”
目前,全区现有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165家,其中农机专业合作社97家,为全区农业生产提供订单生产、统购统配、代耕代种、机播机收、统防统治、粮食烘干等社会化服务。全区拥有小型机具35768台、中型机具874台、大型机具187台,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0.63%。
解码三:
治地+新技术 破解地少高产难题
虽然我区耕地资源并不富裕,但得天独厚的水资源优势,在三江腹地、地势平缓的浅丘宽谷孕育出约1500平方公里“巴渝粮仓”核心区域,覆盖云门、龙市、钱塘、涞滩、铜溪等10个农业大镇。近年来,我区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大力推广良种良法,向土地要粮,向科技要粮,在有限的耕地上多种粮、种好粮,不断提高粮食产出率,保障粮食安全。
近日,在涞滩镇碾盘村,数台农机正忙着在满是水稻桩子的田里翻地、起垄、开沟。“我们采取‘水稻+秋洋芋’的轮作耕作技术,在水稻收割后,利用秸秆还田增加土地肥力,栽种秋洋芋,以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王天久说,按这种方式,一亩耕地能有1000多斤的水稻和2000多斤的秋洋芋的收成。
据区粮油发展指导站副站长梁少君介绍,水稻+其他适季作物的轮作耕作方式和旱地带状轮作的耕作方式,有效提高耕地复种指数,实现了同一块土地产出多季收益。此外,增窝增苗种植技术运用,也让水稻等粮食作物的单产量得到提升。
在龙市镇现代农业产业园,近万亩零碎的“巴掌田”经过高标准农田改造变成了沟渠相通、土地连片的示范田。高标准农田项目的实施,让耕地小改大、坡改缓,配套的田网、渠网、路网,更是实现了旱涝保收、宜机作业,提高了生产效率。
目前,全区已建成高标准农田80.11万亩,到2030年,将累计建成103万亩,改造提升33.5万亩,基本实现高标准农田建设对永久基本农田全覆盖。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日渐完善,农田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为粮食产能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合川也因此先后被国务院、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区。
作为农业生产中最基础、最重要的生产资料,种子品种的好坏,不仅关乎粮食产量,更关乎品质安全。为此合川每年都会在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上进行品种筛选实验,聚焦土壤、气候等因素,遴选出适合来年种植的优质粮食品种,通过种粮大户种植示范、专家现场指导、定期举办良种座谈会、印发良种技术指导手册等方式,在全区推广优质良种,引导农民合理选用种植,提升粮食种植效益,促进粮食品质提升。
目前,我区成立了1个全区粮食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和1个全区粮油产业首席专家团队,组建起了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供工作专班、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专班、撂荒地整治利用工作专班、农业生产抗旱工作专班4个工作专班,构建起了“1+1+4”工作推进体系。区农业农村委主任兼区乡村振兴局局长陈道平表示,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我区将继续严守耕地红线,保护好产粮宝地,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强化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健全农民种粮挣钱得利、地方抓粮担责尽义的机制保障,把粮食生产抓紧抓牢,持续推进农业农村全面发展,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巴渝粮仓”,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