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是人民群众的“生命线”,医保基金是人民群众的“看病钱”“救命钱”。近年来,我区以建设区域性公共服务中心为契机,以“三化一能”建设为引领,以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为导向,大力推动医保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让群众得到更加方便、更加快捷、更加精准的医保服务。
补足短板 完善服务体系
医保服务大厅既是面向基层的服务窗口,也是保障民生的前沿阵地。我区集约化打造区级医保服务大厅,建设15个综合窗口、入驻33名工作人员、建立10项医保大厅工作制度、实现108项常规医保业务“一窗通办”,同时实现40多项业务网上办、掌上办,推动医保业务办理“集中”、工作流程“缩短”、便民服务“上线”、确保机制“见效”,让群众办事更方便。
日前,市民李先生到区医保大厅为妻子申请生育津贴、为新生儿参加居民医保,并帮家里老人更换特病卡。他发现,以前需要到三个窗口分别排队办理的业务,现在只需要在一个综合窗口就能迅速办结,既便利又省时。办完业务后,李先生为区医保大厅点了个大大的赞。
同时,我区还积极推进医保服务向镇街和村(社区)延伸,功能化建设镇街医保服务站,标准化建设村(社区)医保便民服务点。在各镇街医保服务站逐步建设完成“一中心”调度视频系统;按照“有专职人员、有专用窗口、有专用设备、有专用网络、有专用宣传阵地”的原则,对各镇街医保服务站进行进一步规范化建设;下沉16项最常用的政务服务事项,持续探索帮办、代办、电话办等适老化服务机制。
此外,依托现有村(社区)便民服务站的场所和人员,将医保服务纳入村(社区)公共服务内容,努力完成三年内(2021年至2023年)建成419个村(社区)医保便民服务点的目标规划;制定“有人干事,有场办事,有章理事,有信息平台支撑”的医保便民服务点建设“四有”标准;下沉12项最常用的政务服务事项到村(社区)医保便民服务点,让医保服务真正深入基层、深入民心。
资源整合 提高服务质量
家住钱塘镇大柱村的彭婆婆因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长期在药店购买降压药和降糖药服用,每个月花费好几百元,经济压力很大。村上的医保管家得知情况后,入户为彭婆婆讲解了城乡居民“两病”政策,并指导家属带彭婆婆到附近的诊所办理了“两病”资格手续。现在,彭婆婆在卫生院、村卫生室或诊所就诊取药,报销后每个月只需几十元,使用集采药品甚至不用花钱,且不用单独办理特病卡,既方便又实惠。
推动“医保管家”进万家正是我区提高医保服务质量的举措之一。近年来,我区在各村(社区)组建以“两委干部、本土人才、乡村医生”为主体的“医保管家”团队,实行分片负责制,对辖区群众参保档案、特殊群众独立档案和动态管理台账、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两病”档案和就诊用药台账实施精细化分类管理,指导群众选择正确参保、合理用药,建立医保管家和企业联系机制,主动为群众和企业排忧解难,提升了医保服务的深度。
“我区还积极探索‘政企联动’新模式,推动‘医保服务’更走心,提升了医保服务的广度和精度。”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小组有关人员告诉记者,在具体工作中,充分利用企业的网点、物流、人力等优势资源,在全区30个镇街农商行、邮政网点分别建设1个医保服务站;探索将邮政快递员发展为“医保助手”深入宣传医保政策;利用人保财险公司保险销售人员开展医保政策“营销”;落实区医保中心与大病保险、长护险公司合署办公机制,不断提升医保政策知晓率、医保服务落实度。
“我们还建立了医保‘心服务’品牌,在患者最为集中的区人民医院建设医保服务站;将区卫生健康系统的健康管理数据导入‘两病’管理系统;继续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帮助企业解决医保方面存在的问题;制定预付方案,及时为定点医疗机构预付医保费用、开展医保系统使用指导,真正做到服务‘零距离’,便民‘不打烊’。” 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小组相关负责人说。
服务群众不缺位 矛盾化解在基层
——二郎镇打造“百姓茶馆”不断深化基层治理
接待群众160批348人次,为群众办理服务事项210件次;成功调解处置简易矛盾纠纷180余件、较大矛盾纠纷9件、重大赔偿纠纷案件1件,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达99%以上;组织关于宽皮柑橘产业发展、撂荒地整治等协商民主6项……今年以来,二郎镇依托“百姓茶馆”开展基层治理工作结出硕果,从“周四说事”到“百姓茶馆”已经成为当地群众解决问题的主要渠道。
以“百姓茶馆”为媒介 基层治理焕发活力
“我们终于领到证了!真是太感谢你们了!”近日,二郎镇六合村村民朱某与刘某手持结婚证走出民政局,第一时间打电话向二郎镇司法所工作人员致谢。
原来,二郎镇司法所立足基层司法行政职能,在该镇六合村“百姓茶馆”开设了法治大讲堂,利用村民茶余饭后时间,向村民讲述农村典型案例,在这个过程中,二郎镇司法所了解到朱某与刘某因无法领取结婚证,在生活中频频发生矛盾。
事情回到2000年,当时朱某与潼南区杨某结婚,后杨某2005年离家出走至今已有多年,朱某多方寻找杨某无果。后来,朱某与刘某同居并生育一儿一女,但因杨某下落不明一直无法办理“离婚”,故与刘某无法办理结婚证。二郎镇司法所得知情况后,遂告知朱某可根据《民法典》规定到杨某户籍地人民法院申请宣告杨某死亡,朱某协调派出所调查后,派出所出具了相关证明,最终法院宣告杨某死亡并进行了公告,朱某与刘某也顺利领取了结婚证。
除了朱某与刘某,在二郎镇,以“百姓茶馆”为媒介,老百姓烦心事有地儿诉说、矛盾纠纷有地儿化解、意见建议有地儿反映,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不断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以丰富内容为载体 干部群众良性互动
为推动基层治理工作走深走实取得实效,二郎镇在各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立“百姓茶馆”,通过不断丰富“百姓茶馆”活动内容,重点开展“四事”活动,实现干部群众良性互动。
“四事”包括群众说事,重点说自己的烦心事、急难事、困惑事,说出对邻里守望和睦、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干部点事,参与接待的干部围绕“法制宣传广泛说、环境整治深入说、惠民政策重点说、脱贫攻坚仔细说、重大项目全面说”,积极开展宣传宣讲工作。及时办事,根据在“百姓茶馆”群众反映问题的难易程度和涉及范围,梳理分为立即办理(调解)类、限期办理(调解)类、民主协商类和转(呈)办类,对于立即办理(调解)类,当场或当日办理或调解,对于限期办理(调解)类,明确责任领导、责任人和办理时限,需呈报上级办理的3日内上报,并明确专人跟踪办理并反馈结果。组织议事,针对民主协商类事项,条件成熟的现场组织协商,条件不够成熟的原则上在15日之内另行组织协商。
在“百姓茶馆”,干部心贴心与群众沟通,面对面为群众解难,干部工作能力得到提升,群众实际问题得到解决,老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