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理论 > 天天学习 > 正文

探索新时代“枫桥经验”实践 让矛盾纠纷化解在“家门口”——土场派出所构建“联调联动、分类化解”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工作小记

发布日期:2024-03-20 09:46

近年来,土场派出所坚持党建统领、不断探索新时代“枫桥经验”实践,充分运用“法为上、理为先、和为贵”的和谐文化精髓与矛盾纠纷化解相融合,依托“联调联动、分类化解”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实现小事不出村,就地化解;大事不出镇,及时化解;矛盾不上交,多元化解,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新动能。


党建统领 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机制


走进土场派出所,映入眼帘的是办公楼墙体上“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两行大字。作为重庆市创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成效突出集体,该所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贯穿各项工作始终,以高质量党建推动高质量警队建设;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结合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起底、大化解”行动,积极探索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模式新途径,协调当地平安办、司法所、村(社区)、网格人力资源优势,构建“联调联动、分类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将属于辖区范围内的信访诉求和非警务类民事纠纷、适用治安调解或刑事和解的案件纳入调解范畴,并建立健全排查、介入、联调、回访等相关制度。




在矛盾纠纷化解队伍建设方面,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构建由党员民警、人民调解员、社区干部、网格员、乡贤能人等组成的联调队伍,深入一线推动工作,做实做细事前排查、事中处置、事后回访,实现了事后调解向源头治理的转变、单一调解向多元化解的转变,特别是针对已化解的矛盾纠纷开展“回头看”,防止了矛盾回潮反复,打造了矛盾纠纷化解闭环,进一步提升了辖区社会治理的水平。去年以来,共组织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行动10余次,走访群众200余户,主动排查化解矛盾隐患30余起,摸排化解矛盾纠纷219起,化解率达98.4%。


“和为贵”定分止争 提高矛盾纠纷化解质效


基层社会治理中,矛盾纠纷化解很关键,群众遇到烦心事,总要有个说理解心结的地方。土场派出所在调解阵地建设中,立足小创意、微改造,将传统文化的和谐因素与现实矛盾相结合,制作了“法为上、理为先、和为贵”“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宣传标语,引导群众静心明智、万事和为贵、有理让三分。通过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和调解人员的持续发力,让群众的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调处、定分止争,实现群众“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和为贵’就是听民声、察民意、解民忧,它打开了矛盾纠纷化解新思路,也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土场派出所所长左瀚文介绍,部分矛盾纠纷的调解会出现反复,为此,派出所民警、调解员将及时回访了解当事人的思想状况、对调解程序的意见建议以及是否存在新的矛盾纠纷苗头,全面记录相关情况,防止已化解的矛盾纠纷出现反复,全面提高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质效。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将不断梳理总结经验,联合多方力量,做实做细事前排查、事中处置、事后回访,持续巩固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矛盾纠纷化解格局。


为民排忧解难 让矛盾纠纷化解在“家门口”


今年55岁的余河生是土场派出所协勤副队长、人民调解员,是当地出了名的“和事佬”,乡亲们的“知心人”。心态好、懂政策、熟悉社情民意、会“太极推手”、充满乡土智慧是他作为调解员的优势,在过去十年工作中,他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2000余起,促成当事人握手言和。

1月18日,因口角纷争上升到肢体冲突,当地村民李先生和刘先生闹得不可开交。在双方当事人前往派出所调解前,余河生做足“功课”通过单独通话充分了解了双方诉求,促成调解意向。当双方坐上调解桌时,言语不和又多了一份剑拔弩张的气氛。“我不愿调解,要走程序……”李先生的一句话让调解工作走进了“死胡同”,也让余河生此前做的工作付诸东流。

“老李,先前说得好好的,咋又反悔了,你出来下,我们单独聊。”“老刘,咱们依法依规办事,这事儿确实是你不对,既然要调解就要把态度拿出来,你也出来下,我们说几句。”调解中,余河生站在双方角度,从“情、理、法”等方面综合分析,积极制定解决方案,但总是在“临门一脚”时,李先生情绪波动再次拒绝调解。每当遇到瓶颈,他总是耐心从中斡旋,单独与双方当事人沟通,力促达成和解,经5小时的不懈努力,双方意见达成一致并签署调解协议。

“大家都是街坊邻居,应该守望相助,现在让我们来感受下握手的力量。”在派出所民警、余河生的见证下,李先生与刘先生握手言和,两人也从横眉冷眼转变成了有说有笑一起走出派出所。

在余河生看来,调解工作以人为本,是一个相向而行的过程,乡亲们情绪激动就是争那一口气,往往把双方情绪调解好了,事情自然就好办了。他表示,虽然调解工作费时、费力、费神,但每当看到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内心由衷地感到高兴。在今后的工作中,将坚持“法为上、理为先、和为贵”的理念,为辖区群众排忧解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