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理论 > 身边榜样 > 正文

高温“烤”验下的“钢铁脊梁”

发布日期:2025-08-01 10:01

高温“烤”验下的“钢铁脊梁”

2025-07-28 15:52 来源:合川区融媒体中心

7月27日,重庆市合川区西渝高铁六块田大桥建设现场鏖战正酣。在20多米的连续梁桥面上,工人们正忙碌地绑扎钢筋,焊花飞溅间,与烈日共同勾勒出一幅“战高温、抓进度”的火热画面。

1、重庆市合川区西渝高铁六块田大桥建设施工现场
▲重庆市合川区西渝高铁六块田大桥建设施工现场。
2、钢筋工霍声国(左一)与工友冒着酷暑进行钢筋绑扎作业
▲钢筋工霍声国(左一)与工友冒着酷暑进行钢筋绑扎作业。

“扎钢筋看起来是一份简单的工作,但是要求很高。扎太紧,扎丝会断;扎太松,钢筋又会‘跑路’。”下午4时,老钢筋工霍声国熟练地将扎丝绕过钢筋交叉点,扎钩快速拉紧,灵巧一转,拧出一个规整的麻花结。这个动作,他和工友们每天都要重复无数次。

3、钢筋工霍声国安装钢筋
▲钢筋工霍声国安装钢筋。

霍声国从1997年就与钢筋打交道了,先后参与过武广高铁、京沪高铁、川藏铁路等项目建设。他说,铁路像一条巨龙,钢筋是龙的骨架,扎钢筋就是给钢筋固定好关节。钢筋一层层有序叠加,再浇筑上混凝土,筑成了铁路最坚实的基座。

4、工人的身影与钢筋骨架纵横交织
▲工人的身影与钢筋骨架纵横交织。

与“老手艺”霍声国紧密配合的,是“00后”技术员路成刚。“底板顶层横向钢筋设计采用三级钢筋,间距12.5厘米,符合设计要求。”路成刚用沾满灰渍的手在笔记本上记录各项施工数据,做好铁路建设质量把控。“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2023年,路成刚大学毕业就到中铁十四局西渝高铁项目工作,投身于国家“八纵八横”高铁路网的建设,为高铁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5、技术员路成刚(左二蓝)和工友们核对施工数据
▲技术员路成刚(左二蓝)和工友们核对施工数据。

六块田大桥长626.6米,跨铁路和乡村道路,与铁路交角为83度,施工技术难度大、安全风险高。“施工现场每天都有新进展。在这里,看着一座座大桥拔地而起,我心中非常高兴,感到自豪!”路成刚抹了抹头上的汗,继续核对现场施工数据。

6、吊运钢筋
▲吊运钢筋。

下午5时,被烈日炙烤的钢筋温度接近70℃,工友们的橘色工作服早已被汗水浸透,后背结成一片片泛白的盐渍。霍声国说,与高温抗衡,是他们的工作常态。为确保施工安全,中铁十四局西渝高铁项目部实行“休中间、抓两头”的错峰作业措施,并供给充足的藿香正气液、人丹、绿豆汤、西瓜等防暑降温的药品食品。

7、钢筋工的工服被汗水浸透,可以拧出水
▲钢筋工的工服被汗水浸透,可以拧出水。

道路通,百业兴。“八纵八横”高铁网绘就了时代发展新蓝图。“铁路修到哪儿,我们就干到哪儿!”烈日下,钢筋工的身影与钢筋骨架纵横交织。他们每天无数遍地重复着扎钢筋的动作,用汗水搭建“钢铁脊梁”,铺就中国铁路的壮美通途。

8、西渝高铁宛若一条巨龙穿越崇山峻岭
▲西渝高铁宛若一条巨龙穿越崇山峻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