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热爱,所以执着。龙凤镇米兰村村民王治伦从小酷爱读书,自建“守一”图书室,免费对外开放,丰富了乡亲们的农技知识、守护了农村娃娃的求学梦。21年来,他扎根图书室,守护乡村文脉、点亮精神灯塔,先后获评2003年度龙凤镇精神文明先进个人、2021年合川区全民阅读“点灯人”、2022年全国乡村阅读榜样、2022年度“最美合川人”。图书室获评2010年重庆市书香大院。
自建图书室 点亮乡村阅读之路
8月23日清晨,龙凤镇米兰村村民王治伦拉开“守一”图书室的大门,烧水、泡茶、清扫地面、用鸡毛掸子拭去书架上的灰尘,然后出门打理自家菜地、鱼塘和庭院的绿植,这是他多年来一成不变的生活习惯。今年70岁的王治伦,平时和妻子靠种一亩三分地自给自足,过着以茶为媒以书会友的乡村“慢生活”,膝下两个儿子现已成家在外务工。近两年,随着小孙女儿的到来,老两口帮衬着儿子带起了娃,这间图书室成了陪伴孩子成长的最好礼物,从小在孙女心中种下一颗爱阅读的种子。
王治伦从小与书为伴,哪怕是种地,兜里也总是装着一两本书,因家庭贫困,他念完小学就开始帮助家里干农活,后四处打工补贴家用,拥有一间图书室成为了埋在他心底的梦想。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2001年,在外务工的王治伦带着积蓄回到老家准备盖新房,筹备期间想起了他曾经的梦想。“新旧房子都在一起,建好后我们还是住老屋,家里还有几百本书,新房子就拿来做书屋嘛。”妻子不理解他的想法,两口子吵了不少架,用王治伦的话来说就是,软磨硬泡,废了不少“口水”才把妻子的工作做通。王治伦的想法得到堂兄王明伦的鼎力支持,当时在四川省农技站工作的王明伦为他提供了800册农技知识类的图书,还资助了1万元钱。2001年秋天,在多方筹措下,王治伦带着6万元开始购置桌凳、书架、书籍,请来师傅修建石桌、石凳。2002年春天,“守一”图书室正式开放,起初,除了村里的孩子,大人很少上门,后来,有粗通文字的村民从图书室的农技书中学到科学种植技术,实践并获得了好的收成,消息一传开,来图书室看书的人渐渐多了起来。
薪火相传 让图书室一代代办下去
“耕读为本 科技领先”“读书园地 培训新人”图书室的墙上悬挂着来自五湖四海书友送来的锦旗和书法作品。平日里,偶尔会有书友上门拜访王治伦,一把藤椅、一壶清茶,以书论道亦或畅谈人生;周边老少也常来图书室“打卡”,这里不仅能够学习农技知识,也为村里议事理事提供了场所,为村民、企业、种养殖大户解困支招、牵线搭桥提供了平台,有的乡亲通过阅读改掉不良嗜好,干事创业成为了蔬菜种植大户、建筑老板;有不少娃娃在图书室看书、做作业,通过努力奋斗,走出大山,拥抱梦想,当上了律师、教师、种养能手;村里依托图书室书香聚人气作用,开展读书分享会、主题宣讲,普及法律法规、惠民政策,让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图书室一路走来已经21年,多年来,当地很多农家娃娃是图书室的常客,每当娃娃静心学习时,王治伦绝不打扰,即使天色已晚也绝不关门,他会准备一些自家种植的水果或农家饭为娃娃们充饥,这些娃娃当中不少人考上了大学,在高校学习专业知识,或步入社会,在大城市里各自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每到逢年过节,这些娃娃回老家都会到图书室坐一坐谈下近况,亲切地喊一声“王老师”。在他们心目中,王治伦虽然只有小学文化,但从小博览群书、知识储备深厚,写得一手好字,是他们学习的榜样;自建并免费开放图书室,播撒文化种子,是他们成长路上的“引路人”。
“幺娃儿,把看了的书物归原处,我们回去吃晚饭明天再来,你也要加油,以后像哥哥姐姐一样念大学,成为更好的自己。”夕阳下,王治伦弯着腰牵着孙女儿的小手,缓缓地合上了图书室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