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记者在重庆师范大学北碚校区第一教学楼前看到,一位肩挎“向雷锋同志学习”帆布包、衣着朴素的老人将几块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讲述草街育才学校故事的展板放在教学大楼进门处,并向路过的大学生进行宣讲。这位老人,就是重庆师范大学北碚校区退休干部、原草街育才学校中小学部学生熊有毅。
“我今年已经八十四岁了,是陶行知先生的学生和一名共产党员,我要向青年大学生宣传党的政策,讲好育才学校故事,做一名义务宣讲员和陶行知精神的传播者。”熊有毅告诉记者,他于1939年6月出生于四川省梁平县平都乡(今重庆市梁平区平都乡),父亲熊曙东是一名共产党员,他出生不久母亲便去世,父亲从事党的革命工作。因无人照顾,4岁的他被党组织送往育才学校幼儿园。该幼儿园位于草街街道古圣寺附近的明家院子,里面有十来个与他年龄相仿的幼童,照顾他们的是一个叫孟妈的幼儿老师。
“一到幼儿园,孟妈就给我洗澡、换衣!把我当亲生儿子一样。”熊有毅说,草街育才学校是一个温柔的大家庭。他到育才学校第一天,孟妈就带他去到陶行知先生居住兼办公的草房——逸少斋,见到了陶行知先生。和蔼可亲的陶行知先生不仅鼓励他好好学习,听老师的话、团结同学,同时叮嘱孟妈一定要照顾好这些孩子,多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让孩子们健康成长。
“第一次见到陶行知先生,就感觉自己非常弱小,陶行知先生却很高大,一直仰视着他!”据熊有毅介绍,他在育才学校生活的那段时间,除读书、唱歌、跳舞外,还要参加劳动。而让他颇为自豪的是,他还受到陶行知先生的三次接见,为展现当年陶行知先生的接见场景,熊有毅老人专门向记者展示了《重庆陶研文史》杂志2021年第4期《纪念陶行知先生诞生130周年专辑》,在杂志封3刊登了两幅陶行知先生接见草街育才学校学生代表的老照片,第一幅接见5个孩子,第二幅单独接见1个男孩。
据老人回忆,第一幅照片是1946年初,陶行知先生即将离开草街育才学校前往上海,临走前共接见了5个学生代表,他便是其中之一。当时,陶行知先生勉励他们,要团结起来做追求真理的小学生;团结起来做自觉觉人的小先生;团结起来做手脑双挥的小工人;团结起来做反抗侵略的小战士。“5个孩子中,前面中间一个拿相册的男孩就是我,第二幅单独接见的那个男孩也是我。”说到这里,熊有毅老人显得非常骄傲。
1946年7月,草街育才学校从古圣寺搬迁到重庆化龙桥红岩村,熊有毅也随学校离开到红岩村就读。1953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位于北碚的重庆第一师范学校普通师范班,因成绩优异任校团委副书记,并当选学生会主席,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分配到重庆市教育局工作,1979年被安排到重庆第一师范学校任主任科员,一直到1999年退休。
熊有毅说,从他4岁时进入育才学校起,他就是育才学校的一分子,他时刻把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以教人者教己,在劳力上劳心,人人是创造之人”牢记于心,无论是生活、学习、工作,还是退休后,他都以陶行知先生的学生严格要求自己,珍惜育才学校荣誉,牢记陶行知先生的教诲!
“我要把育才学校的故事讲下去,把陶行知先生的精神传承下去。”熊有毅老人说,他每月退休工资除留下3000块钱给老伴做家用外,剩余的钱全都用来收集育才学校的相关资料、宣传党的政策。同时,熊有毅还说,目前他已被合川育才学校聘为发展顾问。
“作为育才学校学生,我一定会尽自己最大努力,让陶行知精神一代一代传承下去!”他说,尽管从前的少年已到了耄耋之年,但他永远不会忘记陶行知先生的高大形象,永远不会忘记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高尚人格,永远不会忘记草街育才学校对他的教育培养。